走神並不代表是壞事,當大腦放空時,某些區域的活躍度反而更高!
2022是工作職業倦怠潮,上班上到累了,也無法像以前一張機票就能飛離熟悉的地方。就連WHO也正式將職業倦怠列為新世代文明疾病,然而新世代的疾病該如何醫治呢?
被腦中雜念影響也沒關係,偶爾走神也無妨!
大腦神經可塑性讓我們所學到的、所經歷到的,都會相對應產生很多突觸。但
研究發現心理訓練,在心智中設想自己已經達成原先想達成的目標,我們就會越來越熟能生巧。就像運動員,如果要精熟某一個動作,他的教練會請他不斷地思考反覆演練,在心裡預演整個流程,直到能夠完美呈現。心裡所想的就是把整個流程預演過一次,下一次臨場的時候,才能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表現上。
相較於只是單純在身體方面反覆進行操練,配合心理訓練能增加40%的速度,增加訓練效果。
我們每天都面臨各式各樣的壓力,每天努力工作,就是希望能夠有效率地完成手上工作,但是一不小心走神了,或者對著別人無心的一句話走心了,此時思緒開始變模糊,好像越來越多雜念浮現在腦海裡。當問題遲遲無法解決時,就會啟動逃避雖然可恥,但好像還算是有用的因應策略。
走神並不代表是壞事,而是大腦在放鬆的狀態下,仍有基礎的活動在運行;即便人在休息時,大腦不同區域也存在大範圍的神經活動,就像看似平靜的大海下,也會有波濤洶湧那樣,這樣的狀態在動靜之間轉換,大腦即便不執行特定任務,仍舊高度活躍。
前額葉皮質讓我們對他人的情緒經驗感同身受,具備同理心,在時間推進中覺察到自我,就像汽車的駕駛排檔,讓人可以改變觀點、態度和行為。大腦的神經樂在學習,在處理任務的時候都需要將注意力放在當前的任務中。專注力是一種稀缺的資源,當你嘗試把有限的專注力,同時多工處理的時候,就比較容易犯更多錯誤,或者完成單一任務的時間就會變慢。而當個體放空開始無所事事的時候,大腦某些區域的活躍程度反而會比執行任務時更高。大腦處於放鬆、沒有從事任何活動的休息狀態時,預設網絡會聯繫多個腦區的網絡系統,讓人們在做白日夢或注意力發散時,可以暫時的脫離工作狀態,讓大腦休息。
睡不著有很多種,你的失眠是哪種?
想睡覺時,彷彿能睡掉整個夜晚,這是「幸福」;等到真的睡著了,一共也只
睡了兩分鐘,這就是「失眠」。當藍黑色的布幕蓋上地球時,天邊的星星在遠方仍閃耀著,彷彿在計數你入眠的時間,一明一滅、明滅之間的閃爍,不是一種浪漫,是一種焦慮。
大多數經歷失眠的人,都會直覺感受到自己睡不好,但究竟是怎麼樣睡不好卻
說不出來。其實只要仔細分析,就可以很輕易地發現自己的失眠模式,同時也比較好針對核心睡眠問題處理。以下是幾種比較常見的失眠類型:
◆ 入睡困難型(Diculty falling asleep)
上床後經過輾轉反側的奮鬥仍無法入眠,通常超過三十分鐘以上仍無法入睡。
屬於這類型的人,躺在床上會翻來覆去難以入睡,並且前期都處於淺眠狀態。
◆ 無法熟睡型(Diculty staying asleep)
一整夜睡睡醒醒,雖然沒有入睡困難,但一直處於淺眠或睡眠中斷的狀態。無
法熟睡型的患者,雖然躺在床上可以很順利入睡,但是睡到一半很容易睡眠中斷,或者無法熟睡,感覺處於淺眠的狀態。
◆ 清晨早醒型(Early morning awakening)
天還沒有亮就醒來,並且醒來之後就無法再入睡。清晨早醒型的人,晚上躺在
床上可以順利入睡,睡著後的品質也還不錯,無奈就是很容易早醒,醒來後就無法睡著了。
整腦,定期替大腦進行大掃除!
大腦訓練就像是中醫調理的概念,透過「整腦」來改善不適的症狀,只是神經
生理回饋的整腦,是透過非藥物與非侵入性的方式,重新整理大腦,就像是替大腦進行大掃除。而透過神經生理回饋有機會改善的症狀和疾患有哪些?
依據美國應用心理生理學與生理回饋學會(Association for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,AAPB)出版之「生理回饋與神經回饋之實證等級(Evidence-based practice in biofeedback and neurofeedback)」,定義生理與神經回饋實證治療療效的證據分為五個等級。等級越高,意謂著神經生理回饋對這類型的疾患,治療效果越好,復原的可能性也較高。
想知道是哪5個分類等級嗎?
《不想上班症候群:最強腦科學改善工作焦慮,擺脫職業倦怠的身心配方》
作者:易思腦團隊ExeBrain
出版社:悅知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