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Twitter

一起漫步在台北的山城微光中,寶藏巖光節

2021.Mar.31
|春天來到,雙腳不自覺被召喚想出遊了嗎?

夜晚繁華的台北城逛街採買、吃夜市小吃的行程如果已經讓你乏味,那就到位在公館的寶藏巖走走吧!每年寶藏巖光節總是讓許多藝術迷驚喜朝聖的慶典之一。今年光節更嘗試以多樣性的觀看角度,呈現展覽的多個面貌。尤其此次特別在誠品信義店三樓設有衛星展,由陳家的裝置作品〈未知記憶〉作為先發,希望帶給觀者深度的地方探究。

🔸策展主題|棲息在光中

🔸策展地點|寶藏巖國際藝術村(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)

🔸展覽時間|2021.03.27(六)-05.09(日)11:00-22:00(週一休園)

🔸策展理念|對寶藏巖的居民而言,有家的歸屬與回憶;對於進駐藝術家,如同游牧者的暫棲之所;對於生活、工作在這片土地上的萬物,是棲息地、根、養份和建立關係的群落生境。因此「棲息在光中」源於「家」的構想,分支為三大展覽概念「個體之思」、「家屋之形」和「自然之境」。

此次也連同〈迴盪之聲-寶藏巖文史常設展〉也一同開展,參展藝術家有鄭亭亭、黃立慧、吳修銘,展期從2021.03.27(六)-2022.02.06(日)(週一休園),對於寶藏巖這塊土地的文史脈絡有興趣的朋友,也可以趁此次的展出更了解台北最神奇的聚落的由來。

個體之思

錄像作品〈縫:被撐開的記憶〉是洪鈞元對於「家」這個結構的疑惑做的反向演繹,圍繞在原生家庭情感上的破碎。林明彥在蓄水池的作品〈子非魚安知魚之樂〉則反映出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與不自言喻的單純心境。張乃仁在作品〈早市位元〉中模擬陌生星球的探勘行動,目睹各種動植物的蔓生佔領,並試圖探討當人的元素從空間移除了,還剩下什麼?王宇光於2019年在寶藏巖駐村時,發展出雙人舞作〈捺撇〉的雛形,將個體之間註定消亡的依存關係、共同經歷和羈絆,化為彼此身體肌理在宣紙上留下的墨痕。

家屋之形

姚仲涵的〈光電獸#21-痕跡掃描〉思考作品與斷面建築群的關係,原本蒼白的房舍因著閃爍的光線有了生氣,曾經因防洪線的保衛,形成的一面錯落高聳的場景,在聲光的演繹與綠色植物的環抱下,宛如天然的劇場。以居所空間的狀態為思考,洪梓倪的〈直角〉將光束藏於木門後,在每一次的開啟與關閉中,製造屬於空間的隱蔽性和親密感。呼應窗外高速流動的高架道路,林瑜亮的〈藍天、綠地與被固定的場所〉以寶藏巖家屋中的一面牆,呈現在變化的狀態下所產生的不變;蔡宜婷〈永恆的變量〉則將車窗作為人們記憶的載體,與半樓廣場上建築的窗框對應,將窗外都市環境移動的景象,轉化為玻璃上的光影變化與恆定規律,呈現視覺上的交錯感。

 


自然之境

莊志維的〈河光〉採集寶藏巖的水文背景,以柔軟的薄膜素材隱喻脆弱與消逝的過往。陳家翊在〈未知的場域系列:寶藏巖計畫〉中以植物圍繞工地場域影像的場景,突顯人類棲居環境中人工與自然交相混雜的曖昧與未知狀態。雌雄同體的蝸牛在自然界中自然地生長,其本身在性活動中更存在許多個體差異,顧廣毅作品〈變態的正常,正常的變態〉以科學家的研究理論為基礎,從不同角度觀看人類與非人生物之間的異同。如同生態系統,聚落也動態地在時間的推移中一直處於不斷的發展、變化和演替之中。


跨校協作工作營-拓樸學

此次更有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、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、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共同主辦的跨校協作工作營。以「拓樸學」為創作主題,其主要研究在空間內,連續變化下維持不變的性質,並以藝術的概念去呈現。


TMS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

校區就位在寶藏巖的TMS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,這次更是開放校區展期時間供民眾參觀,並以〈藍綠藻做的夢〉為此次策展主題,學生將自身比喻成藍綠藻,在寶藏巖這塊土地上吸取養分。

2021寶藏巖光節以「棲息在光中」為主題,用「光」為媒介訴說故事, 3月27日至5月9日展覽期間,還有舉辦「光印之間集章活動」,跟著園區指引即可兌換限量好禮哦!來到寶藏巖,跟隨地方的文史軸線,踏著腳下的光,在蜿蜒的小路上循著層層堆疊的線索,自藝術與生活交織的景緻中,找到棲身的一隅天地。

關鍵字: 展覽寶藏巖光節

推薦文章

expo X 麗芳老樓七夕限定合作!情人節甜蜜大餐限量預購中

七夕情人節,牛郎織女來相會。由expo搭起喜鵲橋,送上...

綠色新煮意!蔬食不只是友善環境,更是調養健康

綠色主張不再只是遙遠的議題,日常中飲食是人類最密切...

今夏最好拍互動藝術展!teamLab來台打造「未來樂園」

還記得當初佔滿你IG版面的互動藝術展嗎?2016年就曾來...

go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