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Twitter

數位過勞的隱形壓力正在侵蝕健康。 後疫情時代,有效放鬆才是生存之道!

2022.May.3
隨著國內疫情升溫,相信許多原本已經恢復辦公室上班的上班族,有感於近日的工作狀態又遭逢變化,視訊會議、遠距教學、居家上班、異地辦公都隨之接踵而來。
圖片來源:Pexels.com免費圖庫

然而看似在家上班的彈性與輕鬆的工作模式,卻有精神醫生警告!數位過勞的「隱形壓力」正在無形中侵蝕著疫情時代的工作者。試著回想近期的工作狀態:

✔工作時間沒秒回訊息就被懷疑打混摸魚?

✔主管各式花式查勤、工作報告寫不完?

✔公私時間無法明確切割,儀式感只是自我安慰?

這樣的日子,怎麼看起來比平常坐在辦公室還累?由日本的精神科、睡眠科雙專科醫師——西多昌規從理論切入、方法著手,給你排解遠距工作壓力的方法,解決你數位過勞的累、倦、厭。


3C時間大增,眼睛疲勞:

隨著疫情爆發,許多公司實施遠距工作,使得面對面討論的機會減少,取而代之的是線上會議越來越多。但資料顯示,眼睛專注盯著螢幕時,眨眼次數竟會降至正常值的一半以下,眼睛睜開的時間拉長百分之五十,容易造成乾眼症。

而美國眼科學會推薦的護眼習慣「20・20・20法則」,每用眼二十分鐘穿插二十秒休息,並將視線離開螢幕,看向二十英呎遠的地方。或是在工作空間擺放療癒小物、觀葉植物,都有助於放鬆心情。

圖片來源:Pexels.com免費圖庫


線上會議反而容易造成焦慮:

線上會議雖然比起線下會議更為彈性,但是由於目前現有科技技術,還是會造成影像與聲音的時間差問題,你會發現這樣的「時間差」,讓視訊會議比起實體會議更令人不耐煩。甚至許多人在與自己無關的報告或不是自己發言時間的會議中,會優先處理其他工作事項。

看似同時解決多項工作,其實卻容易衍生「出錯率」。重度多工工作者特別容易受到不相關的刺激影響,工作出錯率不但高,效率也差。注意力一旦分散,大腦的「工作記憶」,意即對事物暫時性的記憶及思考工作處理順序的能力會變弱。

因此作者建議,與其多工造成工作出錯率上升,不如在視訊會議中先將手機調成飛航或收進抽屜中,此刻先把專注力放在會議上。

圖片來源:Pexels.com免費圖庫


遠端工作更容易造成腰痛、簡訊頸:

你是否時常覺得很奇怪,辦公室工作又沒勞動怎會這麼累?其實遠距工作時,若不注意姿勢、辦公桌椅等的工作環境,很可能會帶來腰痛等麻煩的身體問題。尤其大部分的人除非經濟條件很有餘力,不然家裡不會有專門的辦公區,通常以餐桌取代辦公桌。

而遠距工作不益於身體的理由還有一個,那就是多數人都是使用筆記型電腦,很容易因為低頭低頭而形成身體前傾的姿勢。此時「簡訊頸」就會找上門!僵直的頸椎不只會引起疼痛,還容易引發肩膀痠痛或頭痛等全身性的不適。

視訊會議甚至是錯誤姿勢的溫床,基本上,只要沒有在處理工作,一般人的坐姿都是越坐越散漫,而這種「往後仰靠」的姿勢正是腰痛的元兇。

本書作者介紹大家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,建議使用筆電工作的人,在電腦底下墊個箱子,加高螢幕位置,可以更靠近正常的視線高度。

圖片來源:Pexels.com免費圖庫


隨身小物 緩解大腦跟身體的疲憊

跟辦公室不一樣,我們的住家並不是專為工作打造的環境。工作進度不如預期而心煩,或是不知為何就容易累等等,這些居家工作的缺點正式壓力的來源。「線上工作必備好物」,就能找到一堆資訊。例如:筆電專用支架、USB Hub集線器,還有桌面收納架,幫助你把桌面空間整理乾淨。


睡眠時間增加了,「心理壓力」不減反增?

有沒有想過自從在家工作後,睡眠時間變長,精神卻還是很差?睡眠可預防「憂鬱」或俗稱「新冠憂鬱」等心理困擾,是我們最該重視的一項生活習慣。

但作者卻發現,現代人的睡眠困擾呈現兩極化的趨勢。一種是睡眠時間變長了,但是品質卻變差,導致生活節奏紊亂;另一種類型則是因為焦慮及壓力而難入睡,經常在半夜醒來,之後就睡不著的窘境。

甚至研究發現,有強烈自我管理傾向會提早上床睡覺的人,跟花太多時間躺在床上的人,都有較強抑鬱症狀的傾向。所以結論是,不管是花太長或太少時間在床上都不是件好事。


你從後疫情時代開始的居家辦公模式後,就再也沒睡好嗎?

想知道更多睡眠專科醫師給你的休息提案:



《數位過勞:睡眠專科醫師的56個休息提案,修復online/offline切換倦怠》

作者:西多昌規

譯者:呂盈璇

出版社: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

📖誠品線上看

推薦文章

任何專案都能模式化,效率提升10倍!

剛放完年假回到工作崗位上,儘管心...

還在用人力銀行找工作嗎?社群時代,懂得自我hashtag,才是輕鬆拿到offer的關鍵!

你對現在的職涯滿意嗎?想換工作卻又怕無法換更好嗎?...

總是感到不幸嗎?改變看事情的角度,就能吸引好運、累積財富!

幸福不需刻意追尋,只需發現。當你改變看世界的角度,...

go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