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過著現代版湖濱散記的生活哲學,從 DIY 重拾對生活的熱情。」Youtuber 蔡山|山小日子
日常物件的迷人之處:真正被需要及蘊藏的故事
維持生活裡的能量供給
青年回鄉不僅是政府致力推廣的議題,這幾年更因為都市人口爆炸及生活物價上漲的關係,讓許多青年更積極考慮返鄉闖蕩。但首要克服的難題就是工作機會、生活步調的不同,17歲就和父親從新竹搬到宜蘭經營農場的蔡山說:「我們這裡有許多下鄉的年輕人大概撐了半年至一年,就因為生活品質轉變或無法獲得歸屬感而離開。」看到許多來農場打工換宿的年輕人,大多無法適應新的生活模式離開,讓他決定開設Youtube頻道,除了探討青年返鄉、老屋改造、也和大家分享生活技能。
當你決定從城市回到家鄉後,沒有事先重頭檢視及改變鄉下的生活環境,就很容易放棄。蔡山說:「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規則如果沒有建立或養成好習慣,就很容易降低能量。舉例來說,早上一起床,你可能就會被周圍髒亂的環境影響心情,能量被消耗後,再去做事情就很容易出錯。」所以不斷優化周遭的環境,還有養成讓自己心情愉悅的生活習慣,當每日的能量開始產生餘裕時,你會更滿足於返鄉生活。
動手作的成就感,找到自我價值
Youtube頻道經營第三年的蔡山,面對鏡頭已能游刃有餘的和觀眾開玩笑,很難想像國中以前的他很排斥接觸社會,蔡山說:「以前我是個自我封閉的宅男,一直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。直到國中考基測那年因為考糟了,我爸看著我整天在家沒事,就把我帶到宜蘭種田。」起初很排斥做農的他,直到親手種植的蕃茄長熟才改變了他,「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吃下自己種的番茄那瞬間,真的坐在地上痛哭,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。」而這一刻也種下了蔡山對手作的興趣。
談到開始接觸木工、自然建築、種菜後,除了在手作的當下能使自己身心舒暢之外,更令他開心的是製作出來的物件是被需要的。蔡山談到2020年和新創教育團隊「小人小學」合作教小朋友做木工:「我對物件本身追求的不是工藝技術,而是它實質上影響了什麼人,而擴大了效益。」如今小朋友們都還在使用當初木工課做出來椅子,孩子們也很有成就感,或許在他們心中也默默種下了自造經驗的種子呢!
非典型農業生活
為了達成最終目標——自給自足的生活,蔡山學習了許多手工技能。起初只是一個浪漫的想法,直到父親的自然農法農場收成總是不如預期,促使他想拯救父親農場,而在書店看見了《向大自然學設計》,內容是講述一種永續設計的概念——樸門。蔡山說:「樸門讓我意識到自己其實不想當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,而是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。」樸門所推廣的自給自足並不是我們一般所認知的傳統農業生活,而是建立一套自主循環系統,整合土地、資源、環境和人,順應氣候和條件,用最少的資源,獲得最大的效益。
除了一邊和觀眾分享生活技能,同時也在為自己的永續生活準備的蔡山,希望透過親身經歷的分享,改變大眾對農業生活就是吃苦耐勞的刻板印象,永續應該是一種使人、地球都能幸福的生活方式。
TEXT BY / 李蔚希
PHOTO BY / Bluewein 王家駒
文章內容和照片未經許可,禁止轉載及編輯